一 变革“公司+农户”养殖模式
1 “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不利于质量管理
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岗位专家逮岩分析,现阶段推行的“公司+农户”模式是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模式难以对农户实行统一质量管理,农户素质参差不齐,饲养的肉鸡质量怎能统一标准?“速生鸡”事件更引起了所有“公司+农户”模式中公司的高度警觉和反思。
2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实现收益和品牌双提升
云浮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德祥说,从温氏多年的经历来看,一是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大涨,“逼”着他们创新了“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实现了收入增加和肉鸡品牌的保障。以前养户养鸡一般是7.5干只/批,现在要提高到1.5万只/批才有收益,自2010年10月份以来,集团投入“倍增计划”专项资金,通过推进“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建设1 400多户标准家庭农场,建造标准化鸡舍,采用自动喂料、自动清粪、恒温系统等设备,农户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饲养管理,实现了每只鸡毛利3元以上的收益,确保了温氏肉鸡质量安全。
3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保障产品质量
山东诸城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春民说,山东诸城外贸主要生产出口肉鸡产品,严格按照欧盟标准执行,同时受农业部门和质检部门双重管理,饲养模式已从“公司+农户”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转变,饲养农户接受公司的管理。规范饲养全过程,禁止在生产中使用地塞米松等违禁药品,在药残和微生物指标等方面都符合要求,从而保障了鸡肉产品质量。此次“速生鸡”事件对我们的出口没有任何影响,肉鸡价格反而上涨,仅是苗鸡有些短暂影响。
二 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1 “速生鸡”事件促进标准化进程的加快
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室岗位专家李辉认为,“速生鸡”事情只是局部小农户所为,影响也只是局部,并没有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在东北白羽肉鸡毛鸡价格出现上涨,达到5元/斤,种蛋也在正常的季节价格范畴。“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养殖是一项重点工作,反过来,这事会加速国家推行标准化养殖的进程,相信随着标准化示范场的创建,再过三四年全国肉鸡标准化进程会大大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也会逐步好转。
王春民说,“速生鸡”事件对于山东诸城、风祥、九联等大型规范化的龙头企业来说,是机遇大于危机,未来肉鸡行业都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2 依托科学实现标准化
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室岗位专家张细权说,标准化要有技术依托。在肉鸡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加入添加剂或用药,加多少?什么时候加?这些都需要经过实验,凭借基础数据作为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标准,并严格实施。
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黄启忠介绍,按照上海市467号文件“关于确保本市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的工作意见”,2012年的标准化建设目标有所调整,继续聚集三个方面:(1)最低保有量,主要是禽和蛋;(2)生猪,这是必保的;(3)新建项目,支持达到较大规模、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建场。2012年他们积极协助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畜牧兽医办公室和上海市财政局农业处做好上海市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作,以提高和规范全市的种禽生产。
3 “数量+质量+盈利”显现规模化养殖优势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张秀美认为,规模化养殖不再是单纯的数量问题,而是数量+质量+盈利。只有专业化的管理加先进的鸡舍设备,才能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指标和利润指标,才能显现规模化养殖的优势。他们以潍坊寿光营里示范基地为样本,推广合理的用药和免疫程序,加强生物安全培训,把每批肉鸡的药费从1.3元降低到o.9元。使每只鸡单纯药费节约0.4元。潍坊中慧集团2012年出栏肉鸡6 700万只,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费用2000余万元,不仅效益可观,且保证了食品安全。
4 标准化鸡舍是重中之重
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王进圣介绍,北京家育在标准化养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选址、工艺、布局和设备、厂区要求、投资等方面探讨编写了鸡场建设标准手册,包括肉种鸡场、商品代场、蛋种鸡场、蛋鸡场的标准,建设标准化鸡舍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鸡舍要密闭保温(才能做到防病环保节能),鸡舍内环境要自动控制(不受外界气候影响),死鸡污水无害化处理(不污染自已和别人),全进全出(不管什么鸡全进全出,脏道净道分开,人流物流车流要严格消毒)。其中,北京家育还自主研发了死鸡无害化处理发酵池。
在建造标准化肉鸡舍时,建筑很关键,从南方到北方各地需要调整,北方冷,强调保温,鸡舍的保温层要厚一点,南方在材料投资上要少一点,还可节省燃料,烧气节能,自动又干净,而北方只能烧煤。
王进圣强调,如果每家都做到标准化养殖,实行死鸡发酵处理,不会污染环境,在五到十年能改变大环境。
综合研究室产业经济岗位专家王济民说,美国肉鸡产业发展的重要启示是标准化!以畜舍的标准化为核心,美国养肉鸡标准化鸡舍都是2万只或4万只1栋;中国以前讲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唯独没有畜舍的统一,“速生鸡”事件暴露出畜舍标准化是核心中的核心。
三 给政府的建议
1 加强行业监管
鹤壁综合试验站站长郝国庆提到,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商品鸡全部自养的龙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用兽药,抗生素最多0.2元/只鸡,主要是依靠环境控制来保证肉鸡产品的安全。现在国外公司在国内只卖疫苗,基本上不卖药,而国内大小兽药厂遍地开花,不少兽药没有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标准低,产品质量不合格,这些经销商善于游走在干家万户的农户中推销兽药,鼓吹药物的作用,忽悠农户上当。不仅如此,有些父母代种鸡场也没有生产许可证,这些都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执法,彻底关停并转一批不合格的兽药生产企业和种禽场,只要监管到位了,不合格产品就没有藏身之处。
大兴综合试验站站长刘华贵认为,山西肉鸡违规事件的背后有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更多的暴露出监管不力的问题。如果政府部门对兽药产品市场监管有力,兽药厂家便不敢生产;如果政府对肉鸡产品市场监管有力,农户会担心卖不出产品也不敢随意用药;这正是行业需要思考促进的地方。
疾病控制研究室岗位专家廖明认为,有些抗生素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方式去添加的,要特别加强对养殖环节投入品的安全性监管。
2 加大对标准化养殖的扶持力度
郝国庆指出,“速生鸡”事件更说明养殖标准化是今后发展方向,但标准化养殖投资很大,1只商品鸡标准化建设的投资需40元,1套父母代鸡需投资80元,不但多数农户投不起,公司也一样,因为资金巨大,且土地资源紧张,九联等一些大公司商品鸡规模扩展缓慢或者表现为屠宰产能不足。建议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北京试验站罗平涛对此也有同感,现在全国约有50亿只商品鸡,如果由一条龙企业全部实行自养模式,按1只鸡标准化鸡舍需40元计,需要2000亿元!如果是笼养,1只鸡的投资更多,至少需要130元,企业更不能承受。福建圣农集团因为起步早发展较快,现在哪一家企业想发展都面临着资金和土地的问题,确实很难,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
3 支持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廖明认为,现在养殖一线仍是老年人、妇女居多,文化层次低,十分缺乏肯养鸡、会养鸡的科技人员,建议政府加大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支持。
四 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1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罗平涛认为,欧美国家养白羽肉鸡已经几十年了,从没有出现过“速生鸡”或“药鸡”的问题,巴西和我国差不多,一年饲养白羽肉鸡祖代120万套,但其产肉量要比我国高得多,一是因为巴西的大环境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巴西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得十分完善,在国家、地区和公司每个层面都有生物安全系统;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饲养白羽
肉鸡,现在出现了“要养鸡就得用药,用药就可能会出现药鸡”的怪圈,我们的养殖大环境不好,生物安全体系可以说还没有。我国必须从全国的角度来注重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产业体系内可
以做一些基础性技术工作,比如说如何控制沙门菌,如何灭鼠,配合标准化鸡场建设,只有这样,变被动治病为主动防病,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2 开展重大疫病净化工作
廖明指出,2012年5月,国务院已出台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其中一大策略是畜禽健康促进策略:主要指健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对重点疫病设定净化时限。如果没有生物安全措施,那净化基本上是实现不了的。
王进圣说,北京家育2012年对中国大型的22家肉鸡一条龙企业做了调研,总结出肉鸡的平均或活率为89.3%,低的还不到80%,肉鸡发病了,就得用药,蛋鸡、猪和羊等家畜都一样,这是中国的养殖大环境所致,巴西的肉鸡为何不发病,主要是因为防疫体系做得好,例如巴西国家规定,鸡粪在鸡场必须发酵八天以后才能出场,建议我国建立全国卫生防疫体系,下决心在五至十年内净化大环境。
五 普及科学知识,引导消费
1 宣传鸡肉营养、低碳、节粮特性
鸡肉和牛肉、猪肉比较,其蛋白质的质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此外,鸡肉蛋白质中富含全部必需氨基酸,其含量与蛋、乳中的氨基酸极为相似,因此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逮岩分析,从环保节能的角度看,鸡肉生产同样具有优势。根据联合国2006年报告,畜牧业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因。相比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生产更加低碳,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此外,与猪、牛等家畜相比,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更高,消耗的资源更少。每生产1千克猪肉,需要消耗饲料3千克左右,牛肉则需6~7千克饲料,而鸡肉仅消耗饲料1.9千克,比较优势明显。
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人均鸡肉消费量也仅次于猪肉。但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约为12千克,远低于美国和巴西的水平,我国鸡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的20%,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的64%,在鸡肉消费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如果能将鸡肉占比从20%提到40%,猪肉占比下降20%,则一年可节省饲料6 000万吨。
2 普及鸡肉安全生产知识
综合研究室岗位专家王金玉指出,肉鸡产业体系集聚国内肉鸡行业各环节权威专家,科学宣讲养鸡生产和消费安全知识责无旁贷。建议统一组织专家撰写关于肉鸡生产消费的材料,专门介绍鸡怎么饲养的?饲养过程中必须添加了什么?为什么添加?为何长这么快?是如何保障质量安全的?等等相关知识,并拍摄成专题片,在中央台反复播放,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大众科学认识肉鸡,放心消费。另外,还可以发挥专家们的技术水平,重点对大型白羽肉鸡企业制作生产安全流程,并以此做宣传示范点。
3加强政府舆论导向宣传
廖明认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养殖业受损,生产者信心受挫,而且加剧了消费者的质疑和否定。在日常工作中,政府正确的舆沦导向宣传至关重要,能够提振行业信心,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六 实现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
1 鸡肉产量增长大部分来源于科技贡献率
畜牧业司行业处副处长周汉林说,“十二五”期间我国畜牧业进入高风险、高敏感时期,畜牧业正从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2012年在饲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全国畜牧业仍然呈现出高起点稳步发展,预计2012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 220、2 830、3 868万吨,同比有所上涨。肉鸡存栏和出栏量略有下降,但鸡肉产量稳步提升,达到1 370万吨,这与2012年科技贡献率占55%有很大关系。
2 科研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
是基础研究促进技术的发展,还是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研究?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张宏福谈到,现在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非常普遍,常常被要求有新成果新科技新方法,而且是高新,其实象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并没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但产业很强盛。所以说,专家们的工作方法和重点需要更多地从生产一线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产生成效。2012年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持召开了“全国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交流与培训会”,不但有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成员参加,还注重邀请了体系外的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大型龙头企业参会演讲,就肉鸡标准化养殖模式、规模化环境控制、生物防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实践性很强,参会的科研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都得到提高和启发。
王进圣也说,科技最终要为产业服务,专家们要更多的到企业和生产中去,从生产实际需求去选题研究,这样的科技对接更有实际意义。
七 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与产业化
1 优质型黄羽肉鸡市场将逐渐扩大
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室岗位专家陈宽维指出,“速生鸡”事件仅是短期行为,半年至一年将会很快恢复。我国白鸡和黄鸡各占半壁江山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在黄鸡方面,快长型黄鸡与肉杂鸡相比净肉率低,且皮肤毛孔较粗,不美观,预计未来快长型黄鸡将逐步减少,在今年已减30%~40%ff~础上再减少20%后稳定下来。中速型黄鸡不会减少,优质型黄鸡将逐渐扩大。
合肥试验站站长张效群说,淮南麻黄鸡是慢速型,目前在合肥和河南市场推广时有一瓶颈问题,即中速型鸡在品质方面比不过慢速鸡,农户饲养的经济效益却要高于慢速型。但从长远来看,慢速型鸡的利用和市场会扩大,包括现在300天以上的老母鸡。
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佟国光介绍,长期以来在东北尤其是吉林,白鸡是主要的消费品种,价格高,生产量接近70%,黄羽只占20%,但现在黄羽肉鸡的需求在逐渐增长。黄鸡如果长得太大,生长周期较短,它的肉质会受影响,一般1年左右的黄羽肉鸡较受欢迎。
2 亟需关注文昌鸡的提纯和鸡肉品质的提升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全年鸡肉消费量超过150亿千克,目前白羽肉鸡品种全部依靠国外引进和生产,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和研发自有品种,不仅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海南省农科院张治礼研究员说,文昌鸡是海南省肉鸡最重要的地方品种,也是海南日常消费和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菜品之一,目前名列海南四大名菜之首,近年来在海南无疫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动下,海南肉鸡产业尤其是文昌鸡产业取得了较陕的发展,目前海南省年出栏量肉鸡已达到1.5亿只,其中文昌鸡占8千多万只,约占60%,除了进入港澳、广东、上海和北京等国内外市场外,还成功进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但也面临着文昌鸡地方品种的提纯和鸡肉品质的提升以及规模养殖中的疾病控制问题。
3 关于黄羽肉鸡育种的肉质问题
肉质是困扰黄鸡育种和生产的瓶颈,在育种时如何选择指标?王金玉说,有关风味物质遗传负相关的研究至今无人报告,可能有协同作用,首先要研究肌甘酸的遗传相关,然后通过间接选择。
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岗位专家蔡辉益说,优质鸡育种时研究了众多指标来考虑品质,至于替代原料,目前的营养研究发现它绝对不可能改善育种的手段来提升肉质,然而现在已发现一些营养物质是在影响着基因表达,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如果育种和营养结合,从分子水平上,找到结合点,可改善肉质。而这样的工作需要很仔细地去努力。例如,用棉籽粕替代豆粕,已经去除了毒素和抗营养因子,留下的营养成分应该是一致的。对肉质不会有多大影响,只是心理上的感觉而已。
4 净化种源性疾病
禽白血病、鸡白痢等种源性疾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要想摆脱种源性疾病的困扰,就要淘汰具有种源性疾病的个体,以保证整个肉鸡生产过程的安全。疾病净化问题是我国开展肉鸡育种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广西试验站站长陈智武介绍,以广西金陵集团为主体,已经完成了地方活体基因库的硬件建设,收集了广西和云南等地的地方品种,其中广西6个国家级地方品种全部收集,在疾病检测方面重点做好了鸡白痢和白血病的检测净化工作。
5 培育适合我国国情的白羽肉鸡品种
2012年11月以来不断发酵的‘‘速生鸡”事件,从一个侧面提示培育适合我国地域环境和国情特点的白羽肉鸡品种的必要性。李辉表示,在我国开展自羽肉鸡的本土育种工作,是早晚应该努力的目标,在育种人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将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推动这一事业。育种的目标要强调适应性和抗病力,生长速度可以比现有国外白鸡品种稍慢,不一定要追求50天或60天长成,重要的是要好养,要有自身的特色。
八 积极探索抗生素替代技术
1 欧盟等国禁用抗生素的挑战
欧盟委员会决定,自2006年1月起在动物养殖业中禁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欧盟的抗生素禁令不仅对欧盟内部国家适用,而且所有饲料、饲料添加剂
和动物产品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企业都必须遵守抗生素禁令。日本是欧盟抗生素禁令的追随者,日本对从中国进口的动物产品的抗生素检测和相关规定非常严格,迫使我国动物产品出口企业逐步将饲料中的抗生素剔除。
疾病控制研究室岗位专家刘爵提到,“速生鸡”事件说明国内确有企业在滥用抗生素,并以为是抗生素催长的,这在发达国家不可能。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这涉及到动物和人的耐药性的问题,再者现在国际上在推行福利养殖,在饲料添加剂中加入抗生素这就很不福利,如同家里养小孩一样,如何做才能让行业健康发展,对百姓的健康有利?这些政府和行业部门要深思。
2 尝试用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替代品
目前国际公认的促进动物生长的绿色饲料添加剂主要有微生态制剂、中草药、酶制剂、化学益生素(寡糖类)等。相比较而言,微生态制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和焦点。它是可以直接饲喂的有益活体微生物制剂,通过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发挥作用,具有防治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增加体重等多种功能,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可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应用于饲料添加剂中。
九 研发黄羽肉鸡高端加工产品
长期以来,我国黄羽肉鸡产品以活禽消费为主,并具有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深受大众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家禽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众对禽类产品多样化的追求,开发安全、方便的禽肉加工产品成为发展趋势。但由于黄羽肉鸡的大众化资源开发滞后于现代消费需求,未能开发出与现代消费接轨的富有特色的系列产品,造成商品转化率低,容易造成产业化过程中经济效益相对低下、经营风险大的局面发生。
与白羽肉鸡相比,黄羽肉鸡本身生产成本高,屠宰后产肉率低,如何实现黄鸡加工产品品质和效益的双赢?综合研究室主任徐幸莲认为,一是黄羽肉鸡加工原料很重要,要保持卫生、安全的品质;二是走高端路线,体现优质优价;三是要应用西式技术,提高风味和品质,同时也能提高效益。加工方向只能以适度或轻度加工为主;四是宜做中式产品,如做中央厨房的冰鲜产品或做煲汤类产品,五是要打造品牌。